16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中国政府网公布,番禺区沙湾留耕堂入选。
据了解,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处,另有50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古遗址(共计处)、古墓葬(共计30处)、古建筑(共计处)、石窟寺及石刻(共计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处)、其他(共计12处)。沙湾留耕堂属于“古建筑”系列。
沙湾留耕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番禺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处。之前入选者包括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莲花山古采石场、南汉二陵(德陵、康陵)。
在广东省,本批次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留耕堂一起入选“古建筑”系列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
汕头市潮阳区的大颠祖师塔(唐),高州市的高州宝光塔(明),大埔县的联丰花萼楼(明)、大埔泰安楼(清)、大埔光禄第(清),揭阳市榕城区的揭阳城隍庙(明清),江门市蓬江区的陈白沙祠(明清),新兴县的国恩寺(明至民国),博罗县的冲虚古观(清),龙门县的龙门鹤湖围(清)。
留耕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番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是广东省地方民间乡村祠堂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地区年代久远、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巧、轩敞雄伟、格调高雅的岭南古建筑。留耕堂得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留耕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建于年)早了多年。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留耕堂的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平面为中轴对称的五开五进格式布局,依次分为头门、仪门、象贤堂、后殿等4大组成部分。整座留耕堂以柱多而出名,共有木、石柱条。全祠有自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木刻、石刻、灰塑等,各具风格,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凝聚了珠三角劳动人民的聪慧与血汗,是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古镇文明的象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肖桂来通讯员沙湾古镇、黄国宏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楚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