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宁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四年(年)。
明代,属东莞县第七都。
清末,属缺口司。
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北山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六区北宁乡,虎门人民公社大宁生产大队,虎门区大宁乡,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管理区,虎门镇大宁行政村、大宁社区。
行政区划
大宁村为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大宁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村,位于虎门镇东南部,距虎门镇政府7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境内有蒲芦山,海拔约50米;主要河流有西涌,在村西面。东、南与江门村相邻,北与北栅墩村相连,西为河涌。
人口
年末,大宁村户籍人口人,其中男人,女人;80岁以上66人,最年长者98岁(男);外来暂住人口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0人。
经济
大宁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莞草、黄麻、甘蔗以及养殖为主。改革开放后,村大力引进外资企业,传统农业、渔业逐渐衰退。年,大宁村引进第一家来料加工厂。
年末,大宁村有各类企业多家,其中外资企业44家,民营企业家(含2家上市公司),个体私营企业约82家,涉及电子、服装、模具、机械等行业;村集体资产总额19.21亿元,总收入1.88亿元。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有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大宁村村内有小学、幼儿园。
文体事业
大宁村有体育馆、羽毛球馆、篮球场、游泳池各1个,有公园4座、图书馆1座(年藏书10万册)。
基础设施
年,大宁村通电,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通自来水。年,通电话。年,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大宁村有省道S线、乡道金宁路穿越辖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大宁村因古时有大宁堡地名。故以地名为村名,称大宁村。
传统民居
大宁村村内有广府传统民居座。
世居村民
大宁村世居村民有谭、陈、邓、潘、苏、赵等姓,以谭姓为主。谭氏先祖原居江西宁都,南宋绍兴四年谭惟月中进士,后任东莞县令,举家迁大宁。陈氏先祖于南宋年间从河南颖川迁至广东,后迁大宁。
本地方言
大宁村世居村民族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虎门话。
当地风俗
大宁村民俗有庆灯、补天矶、灶君诞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如某家生男丁(孩),来年农历正月初七日,将一盏花灯挂在祖宗祠堂,并拿出二三十斤猪肉给祠堂摆房酒,宴请族人。正月初八,近亲用筛子盛油鸭、腊肉、芹菜、煎堆等,用红纸捆铺前往主家,称为“庆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免去祠堂挂灯,改在家门口挂灯。年,家门口也不再挂灯,但开灯之日仍为正月初八。农历正月十九日是补天矶日,为纪念女娲娘娘补天的节日。正月十九日前,家家户户派人到田地采摘艾草春烂成糊状,用糯米粉或番薯粉加黏米粉搅拌,煎成圆形薄饼,名为“锅餐”。传说“锅餐”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用物。是日,村民还挂蒜于门以辟邪。农历八月初三日是灶君诞,村民煮“茶果仔”(甜汤圆)进行拜祭。
族谱民约
年,谭氏纂修《谭氏族谱》,年,大宁村制订《大宁村规民约》。
相关历史
宋天圣年间(~年),大宁盐场年上缴食盐数量比宋初时增加20倍,后大宁立署为靖康盐产储运中心。宋绍兴四年(年),谭惟月中进士,后授官东莞县令。
三岗传说
民间有“三岗”传说。据传,谭惟月立籍大宁后,数十年人丁不盛,于是从广西请来风水先生,以改族运。风水先生在谭姓族老陪同下,上榕岗,登松岗,眺银台(大岭山)。说:此乃卧龙之地,与银台岭(大岭山)龙脉相连,龙头为怀德的朱公山(龙头山),龙尾是榕岗下的竹树下,由此顺“之”字形而上是榕岗、松岗、禾碌岗,由于榕、松、禾三岗不矮不高,致使此龙如蛰卧睡龙,毫无生气,如果这“三岗”出头的话,此地定会出官封侯,否则由此下去,只会出乱贼。故有“三岗不出头,出头发封侯,如不出头只发贼头”之说。于是,谭氏族老在风水先生指点下,在松岗遍种松树,增立出头之势,再将榕岗移平,使“三岗”变成“二岗”,破“三岗”不出头之格。自此后,谭族人丁渐盛。到明清时期,大宁秀才、举人、进士人才辈出,有谭德“父子四科甲”“文武扬芬”,谭必售父子孙三代科甲,还有布衣奇才谭清海等。大宁由此被誉为“五代簪缨九科甲,十传文字八名径”的人文之乡。
长寿之乡传说
大宁村还有“长寿之乡”掌故流传。相传清雍正十三年(年),大旱,大宁村田裂井枯,竹树开花,村人以竹米堡粥充饥,很多人四处逃荒,村内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一天,广东催粮官黄毅庵到村,集村中族老议交税粮。见来者中有一老人用拐杖拖着另一位老人步上石级,前者对后者讲:“你真无用!我比你大,还要我拖你……”黄听到后,便上前帮扶。老者说:“这是我的细蚊仔(小孩),我家妻儿3人合共多岁了,哪有能力缴交税粮?”答话者叫谭焕南,时年岁,其子谭尧岁,其妻陈氏岁,黄听后环视在场众人,见来者多为九旬以上长者,甚为感叹:“可谓一乡之大能有众多高寿长者,实为全国仅有!”黄毅庵即回广州向巡抚禀明所见。巡抚听后觉得“一乡能有众多长者,且能在大旱之年尽守村中,情意可嘉,可誉为长寿之乡”。便授意黄毅庵再临大宁,向族老宣读赐授“长寿之乡”,并免3年税粮。同时向谭尧父子送上“安居皆赖回天力,免税全凭保赤心”对联和“父子者颐”匾额。东莞知县耿世杰即为谭尧赠诗,云:“盛世雍熙乐隐伦,箨冠鸠杖寄闻身。饱看老子五千字,醉饮桃花一百春。麟凤足为名下士,孙曾共作太平人。我来掌邑知何幸,近见南山紫气新。”
风景名胜
茶桶耳民居
茶桶耳民居,建筑风格为二进三间两廊式,由于每座屋的碑呈青乌色弧形修饰,如同木茶桶两边的耳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年),共20座,每座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由四横三纵沙泥地巷分隔而成,横巷宽1.7米,纵巷宽1.65米,时称为耙齿巷。
谭氏大宗祠
谭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景泰七年(年),重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内分四栋,每栋分别由三个天井分隔,坐南向北。前栋深为7米,分内外廊、前后廊,分别用四条八角形红石柱等份支放,其中第二、三柱支承着用格木做的金字架。前廊内两侧分别设有府台,大门口内两侧设有麻石鼓台,两鼓台中间夹一块格木做的门槛闸。第四栋于年倒塌,年,全部拆平。年,谭氏后人在原址重建。
逸耽公祠
逸耽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为二进三间两廊式,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投墟石桥
博投墟石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年),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长约10米,宽1.2米,用6块40厘米×40厘米的方条形麻石铺搭而成,中间置麻石桥墩。
医灵庙
医灵庙,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年),清道光二十四年(年)重修,供奉医灵大帝,每月初一、十五均有村民烧香求医,问签治病。大宁人把农历三月十日定为医灵公诞生日。是日,村民带油糍等祭品前往拜祭,并在祠堂前搭戏台,请粤剧戏班演出,连演两晚。
著名人物
谭惟月(生卒年不详),南宋绍兴四年(年)进士,曾任东莞县令。
谭清海(生卒年不详),明嘉靖年间(~年)以布衣身份上书三千字疏,被大学士张居正等誉为奏议第一将和“布衣奇才”。
谭芷滨(~年),先后任东莞县议会第一届议长、新兴县县长、湖北监利禁烟局局长、东兴煤油局局长、潮汕尾海关总办。
荣誉称号
年,大宁村被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广东省教育工会授予“南粤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
年,大宁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年,大宁村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基层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年,大宁村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村”称号;同年,大宁村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乡镇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称号。
年,大宁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