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领跑经济新动能人民资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夏金彪

“十四五”开局之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加速突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物医药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多款新冠灭活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总体海外订单超6亿剂,超5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购买需求。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肩负着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点领域。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据了解,自年我国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新材料等八大领域实现了较快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长三角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环渤海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为重点,珠三角地区以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产业为重点。此外,长江中上游形成了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集聚区、以长株潭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以及成渝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各地纷纷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新华社不完全统计,安徽、湖南、湖北、山东、云南等逾10个省份明确了新兴产业规划和部署,包括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同时,包括千万级财政资金、千亿级基金在内的多路新增资金正加速向新兴产业集结。

据统计,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3.2%,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69.8%。服务业方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17.3%,是服务业平均增速水平的三倍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增速快于经济增速,也快于全部工业增速,但产业还存在基础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生产装备主要依赖进口,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并未真正走上自主创新的高端路线,布局趋同、模仿式发展较为普遍。

对此,应着力提升新兴产业集聚的规模和质量,避免沿用过去发展传统产业的路径和思维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市场主导和市场选择作用,加快清退僵尸企业,破解各地针对热点行业领域“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效投资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