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新兴脱贫记借助精准扶贫外力催

“金冬哥,今天是圩日,又到圩镇卖果树苗了吧,最近生意怎么样?”4月28日上午,在新兴县车岗镇洞表村的一片吐露新叶的田野上,看着该村贫困户覃金冬正忙着把果树苗搬到摩托车上的大箩筐,正在走访的云浮市委办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林清华连忙上前帮忙,并详细了解覃金冬最近的生活状况和果树苗销售情况。

不一会儿,覃金冬骑着满载果树苗的摩托车直奔5公里外的圩镇,开启收获满满的一天。“从没房住到住上大房子,从生活困难到创业成功,离不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正是他们的引导、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们信心更足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覃金冬高兴地说。

近年来,新兴县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分析各贫困村贫困现状,多方筹集帮扶资金,精心制定扶贫计划,多措并举带动增加贫困户收入,不断改善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心里就踏实了”

“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心里就踏实多了。他们首先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住房问题,还指导我们生产,给予我们农业技术支持。现在我们的育果树苗生意还不错,每年都能挣几万块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一大早,洞表村的贫困户覃金冬一边往摩托车里装果树苗,一边对笔者说。不远处,他的小孙子正在田间玩耍。

晌午时分,覃金冬在摊档上摆卖的果树苗被扫了一大半,结束了半天的劳作,他骑着摩托车从镇上返回家中,便坐在崭新的房子里喝茶小憩,看着一旁的孙子快乐玩耍。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他家还笼罩在贫困的阴影中。

“几年前,一家8口人就挤在40平方米的砖房,妻子和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妇,两个孙子,最小的儿子读小学,家庭收入主要靠自己务农和妻子外出务工,家里很困难。”覃金冬说,因为自己和大儿子俩文化程度低,只能靠种些农作物、打打散工维持生计,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万多块钱。然而,让他们最担心的还是住房问题,因为经济困难,一家八口人一直住在窄小的房子里。

“人多房小,只能住阁楼或者睡地上,真是苦不堪言,特别是小孩,晚上连睡都睡不好。”回忆起往事,覃金冬脸上仍有惧色。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覃金冬一家看到了希望。年,扶贫驻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他们家的困难后,因户施策,协调其大儿子出外租房居住,暂时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根据每人13平方米的标准,将覃金冬住房列入房屋改造序列,并通过帮扶单位多方筹资1.5万元,帮助他们在原有的楼房加层扩建,改造为总面积平方米两层半的楼房,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育果树苗种植助贫困户“拔穷根”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就要让群众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解决了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着手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感谢扶贫工作队,他们的无微不至让我心里很踏实。知道我有几亩田地,他们引导我开展育果树苗种植,拓宽增收渠道。”覃金冬说,有了育果树苗种植的好法子,然而技术和资金又成了一大难题。

正当覃金冬苦于没有资金开展育果树苗种植时,驻村第一书记林清华带着“厚礼”上门了。“您计划种植多大?目前资金缺口有多少?”“计划首先从小做起,上手之后才扩大。”交谈中,林清华把覃金冬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困难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时隔不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覃金冬通过免息小额贷款从中国农业银行车岗支行贷款4万元发展育果树苗种植。在此基础上,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县农业技术员给覃金冬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在种植前,有专门人员对我进行培训,让我知道育果树苗种植要注意什么;种植过程中,有时遇到病虫害或者嫁接不成功等问题,扶贫工作队都会帮我第一时间联系县农业技术员上门解决。”

得益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和农技人员的指导,覃金冬的育果树苗种植发展一直不错,家庭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据了解,如今,覃金冬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年的元提升至年的.28元,足足翻了三倍多。

炎炎烈日,整片果树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看着眼前的景象,覃金冬脸上挂满了笑容:“多亏了驻村工作队,他们尽心尽责帮扶,让我们一家生活改善不少。是他们帮我们出谋划策、走出困境,强基础、兴产业,拔穷根。”

“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日子也能这么好,很感激扶贫干部们。现在一年收入有几万元,自己心里有底了,也不迷茫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覃金冬表示,现在他最希望的就是让年轻一辈好好拼搏。“尤其是小儿子以及孙子们,他们还在读书,就希望他们好好读书,通过教育彻底切断‘穷根’,过上更好的生活。”

梁桂婵

南方+新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