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肇庆人的宝藏小岛,藏了许多你

白癜风克星 http://m.39.net/pf/a_5522603.html
<滔滔西江水,包公掷砚成洲

这里就像西江江心的一方端砚

在肇庆这座小岛里

处处藏着历史遗珠

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

△田园如画的砚洲岛。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健兴摄

这里是

广东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

近日,它也有序恢复开放了

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这里的村庄总是浪漫的

这里的岛民种地捕鱼为生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他们和陆地的交通方式就只有船

他们的房子大多都是靠自己

一桩一瓦搭建起来

绿瓦红砖

绿树掩映的小院,没有华丽的装饰

保留了最朴实的气息

多条古村落布局正气

不少明、清、民国时期的生活场景

保存完整

透露出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

江心岛上的村庄

总是浪漫的

照片中每个故事的碎片都拼成了

一幅欲言又止的画面

永存在砚洲岛的过往和未来之中

诉说着属于这座小岛的故事

古街民巷,梦回千百年

千年古巷,百年老屋

桑基鱼塘,田园沃野

一草一木,一水一田

构成了一幅醇美的岭南风情画卷

△从前记忆回荡在古街民巷中的一砖一瓦间。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梁小明摄

在砚洲岛北面

屹立着数十栋过百年历史的青砖屋

砚洲青砖屋内有乾坤

其特别之处在于夹层

△散发着年代感的罗氏祖祠。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梁小明摄

夹层上中心位置是神楼,用作供奉祖先,两侧为八角桥,用于行走或堆放杂物。作为广东最大的江心岛,在古时,砚洲岛时常受到洪水侵袭,夹层的存在还用作居民求生。每逢洪水来袭,人们逃上夹层,等待船只救援。夹层中心镂空的设计为人们登船提供便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砚洲岛人民的智慧。

青砖屋冬暖夏凉

不少居民

特别是老年人仍然选择居住其中

林立的青砖屋

反映了砚洲岛当时的兴旺

历史上

砚洲岛居民一直有着经商的传统

砚洲岛的火柴、爆竹曾经远近闻名

十分畅销

部分岛上居民也因此发家致富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水生摄

名胜建筑,追忆古今

古道、古码头、古建筑、古树……

在砚洲岛上

随处可见历史留下的痕迹

走在古色古香的村落上

犹如穿梭于旧时光中

独特的古韵让人流连忘返

△傅家古渡

岛内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

宗庙祠堂、中西合璧的华侨故居等

既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特色

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其中包公楼、陈焕章故居(励刚家塾)

陈氏宗祠、罗氏宗祠、垣园等

建筑尤为盛名

△陈焕章故居——励刚家塾建于清末,建筑带有明清特色。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摄

包公楼

△砚洲岛上包公楼。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健兴摄

包公楼建于清道光十四年(年),楼高三层,名为“包公祠”。至同治七年(年),因三楼溃危,修葺改为两层,并更名为“包公楼”。年重新修缮包公楼,将其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包公精神。

祠堂

△罗氏宗祠

砚洲岛目前有4条自然村,20多个姓氏,李氏、罗氏、陈氏、苏氏为岛上的四大姓氏,其祠堂面积、规模均较大,这之中又以占地多平方米的罗氏宗祠最为宏大。据介绍,罗氏宗祠建于年,距今已有约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的宗祠建筑。

垣园

△华侨故居——垣园

在岛上,有一座华侨故居——垣园,建筑风格极具特色,青色的砖体结构,细腻的雕花梁柱,带有南洋风格的门窗,这样中西合璧的设计,现在来看仍能追溯当年的繁华。

知青楼

坐落在砚洲岛南边陈村的知青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砚洲红联生产队队部旧址,是目前砚洲岛上仍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生产队建筑。△知青楼里仍保留着当年知青生产生活场景。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梁小明摄

经过修缮改造,现知青楼的一楼为“砚洲红联生产队历史展览”,二楼为“砚洲民俗风情展”,展现了人民公社时期社员知青生产、生活场景。

迥异于名山大川的风光景致

砚洲岛有人文的厚重

有历史的沉淀

有生动的传说、名人轶事

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祈福文化、乡土文化、宗祠文化

儒释道文化、建筑文化等特色的岭南文化

梁亮摄

以其古色古香古韵

自然生态特色而闻名的砚洲岛,

如今,各条村道干净整洁

古巷古村错落有致

成为鼎湖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区级示范村之一

随着人居环境的整治

历史沉淀中的砚洲岛

在新时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胡美娟

原标题:《这是属于肇庆人的“宝藏小岛”,藏了许多你不知道的“历史遗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