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0805/4232342.html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的新兴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本地人才外出发展,优秀人才外流情况较为突出,乡村发展后继乏人。
为此,新兴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吸引了一批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并成立人才驿站发挥“柔性引才”功能,从而为推动新兴县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市前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8月10日,新兴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兴县委组织部、新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云浮市人才驿站和温氏集团在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会议厅举行新兴县人才回乡计划暨“让爸爸回家”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有包括创业导师、联盟单位代表、优秀回乡人才代表和大学生代表等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并有创业导师分享创业经历,答疑解惑。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建设美丽新兴。
(邹锡兰摄)
在启动仪式上,新兴县通过播放《人才回乡计划》发布视频以及知名创业导师和专家教授创业专题辅导、回乡人才创业分享等方式,让现场的多名优秀回乡人才代表和大学生代表,更好的了解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现场还设立30个摊位,县内企业、各镇和县直有关单位为人才回乡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对接和岗位招聘等服务。现场提供了多个工作岗位,发布了项创业项目资源,让更多回乡人才尽可能留在家乡创业就业,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新兴县委常委谭志春:激励人才回乡创业干事,实现“墙内开花内外香”
“人才回乡计划实施期为3年,在全县打造10个以上创业示范基地,推动个以上涉农创业项目,吸引0名以上人才回乡创业干事,带动00名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干事,推动全县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和全市前列。”新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谭志春在启动仪式上表示。
(邹锡兰摄)
新兴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人才回乡有大空间、大作为。此外,新兴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均衡,人才回乡发展机会良多。同时,新兴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增强,这些都为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吸引人才回乡,新兴县出台了系列政策扶持人才回乡。如制定创业补贴、贴息贷款、项目补助等扶持政策,为外出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并通过“搭建平台呼唤外出人才回乡,强化服务留住外出回乡人才”的方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回流链条。还尝试通过对接产业引导外出人才回乡,建立了外出人员创业服务站,外出人才信息库和乡村资源信息库,以对接人才发展产业和基层技术需求,并推广“温氏+”“凌丰+”“翔顺+”等模式,引进合适项目到乡村发展,实现“墙内开花内外香”。其中,新荔种植合作社通过外出乡贤牵线引进国家级专家,帮助其解决了香荔种植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仅提升了品质,合作农户整体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
通过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创新“引育用储服”五位一体的扶持人才回乡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抢抓机遇造势而为,奋力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引导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干事,搭建了人才想回乡、能回乡的综合平台,引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目前,全县共拥有博士70名,硕士多名,聘请高校教授、专业人士30多人作为顾问。此外,还通过人才带动、产业驱动,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被列为广东省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市)之一。
(邹锡兰摄)
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引起了广大回乡人才浓厚兴趣。参会大学生表示,参加这次活动,让更多新兴大学生了解新兴,学到农村创业的经验,也感觉到新兴县委县政府重视人才,出台的政策对大学生回乡发展很有帮助。
温氏股份:发起“让爸爸回家”公益行动,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公司营业收入.36亿元,上市肉鸡7.48亿只,肉猪万头。”这是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年度的成绩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七户八股元起家,到如今的市值逾两千亿,毫无疑问,温氏股份已然成为了国内农业生产领域的标杆性企业。
(邹锡兰摄)
多年来,温氏一直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核心理念,采取“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对畜牧产业链的种苗、饲料、技术、保健品、畜禽饲养、销售等六个环节实行全程管理,为合作农户提供的管理标准进行饲养管理。如此一来,农民们获得了稳定的饲养效益,同时也成为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新型农民。这一创新模式打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升级,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年至年期间,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养殖总效益近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帮扶范围遍及18个省,其中大部分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年,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万户合作农户,全年合计获养殖收益81亿元,平均每户是15.5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仅贵州铜仁市玉屏县,在温氏股份的带动下,返乡创业人员就达2余人。
与此同时,温氏股份联合中央电视台《品牌责任》栏目、广东营销学会乡村品牌振兴专业委员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大农品盛”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行动——“让爸爸回家”正式启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想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士以及立志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经济的有志之士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共同推动产业兴农和品牌强农事业,以达到系统性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脱贫发展等社会问题。让乡村因人口回流而焕发活力,最终实现“家在哪里,事业就在哪里!”的美好愿望。该项公益活动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农业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发起,整合更多社会各界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服务。
精英集聚探讨回乡创业之路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新兴县还设立了人才回乡创业导师团和服务人才回乡就业创业联盟。现场,导师们以自身回乡创业经历为参考,为有志返乡、振兴乡村的人才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邹锡兰摄)
云座农场黎家炯:品质农业和优质农副产品是未来消费需求
云座农场建立于年5月,座落于广东云浮市新兴县云座村,由新兴县锦和味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具有吃喝玩乐住一体的多元化功能,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体验式、互联网+销售,实现农场直达消费者餐桌。
(邹锡兰摄)
黎家炯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大城市里打拼事业,直到年5月,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消费需求的预判,黎家炯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他承包山林田地,艰苦创业,创办了云座农场。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云座农场得到不断发展,并多次获得创新创业项目荣誉。至今一期规划建设投入资金多万元,现有员工12名,另外带动农户临时就业岗位20多个,公司合作种养农户70多户,农场月均营业额超60万元。
未来,云座农场将全面加大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力度,围绕“特色是‘田园’,关键在‘综合’”的主题,建设新型复合载体。
微丰农业郑经绍:当前,返乡创业是大势所趋
“当前,返乡创业是发展大势所趋,返乡创业是家乡亲人所盼,返乡创业有舞台有条件。”郑经绍在仪式上表示。
(邹锡兰摄)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郑经绍,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怀,在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二十多年,一直投身农业事业。一次回乡探亲的机缘,他在家乡天堂镇发现一种特别的水稻品种—紫稻,它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民间一直视其为“药谷”,具有非常好的滋补功效。于是郑经绍产生了“保护开发,利用发展”的构想。
年,我郑经绍回乡创业,带领技术团队开展品种提纯改良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取得系列技术成果。年,联合农户成立了“新兴县五谷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紫稻量化,由农户负责种植,统一收购、加工与销售,推出的紫米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果后,年郑经绍成立了“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拉开了紫米产业链建设的序幕。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以紫米产业链建设为主营业务,致力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可持续发展型农业技术、服务及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合作农户多户,辐射带动农户多户,合作种植面积达多亩,与3条贫困村合作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工程合作项目”。
未来,公司将逐步打造成集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科研、服务与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
人才驿站负责人黎洪武:搭建三个平台,有效引智引才
云浮市人才驿站于年12月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共引进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近人,创新创业团队40余支,其中项目落地的创新创业团队20余支,为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实现“两新一前列”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邹锡兰摄)
自成立以来,驿站积极与省人才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沟通,搭建柔性引才平台,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引进顶尖团队,对接地方产业,此外,驿站还积极组织专家与企业开展对接活动,服务企业。
在人才培育方面,驿站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创新人才培育孵化机制,充分利用培训场地、孵化基地,积极组织或扶持各类人才培训,搭建起人才培育平台。同时,注意培养本地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驿站+平台”孵化机制,搭建引才用才“创新区”。目前,有近30家初创团队(企业)入驻驿站孵化,近半数初创企业的研发成果已落地投产,创收过百万元,此外,通过创客汇、人才驿站创客空间等平台,培养出本土创新创业人才50多人。
(邹锡兰摄)
为加强企业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驿站定期举办座谈论坛、人才沙龙、学术交流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年、年,成功承办“云浮青年看云浮”暨云浮市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交流会,吸引了多名云浮籍大学生参加活动。(邹锡兰梁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