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早稻开镰收割时节,新兴县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其中,车岗镇通过土地融发展中心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各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合力整治撂荒地、助力乡村振兴,让撂荒地变丰产田。
在车岗镇的竹围村,笔者看到,通过土地融发展中心私人定制的38亩稻田长势喜人。随着水稻收割机的快速推进,田地里大片大片的水稻被卷进机器,沉甸甸的稻穗在机器里翻滚,最后变成一粒粒稻谷,掉进袋子里。
车岗镇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程振文介绍,该镇土地融发展中心种植的私人定制水稻已经进入丰收阶段,这个星期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虽然早造受到前期台风影响,但也不影响私人定制所定的交货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土地融发展中心模式,继续把粮食种植面积扩大。”
据介绍,车岗镇整治撂荒地共余亩,其中土地融发展中心耕种余亩,流转土地余亩,村民自行复耕复种余亩。土地融发展中心种植稻谷的土地,全托管新兴县天禾农服公司余亩,全托管新兴县谷稼粱品公司余亩。本次因台风、强降雨自然灾害影响,土地融发展中心稻谷亩左右被吹倒伏,收成减半,但预计产量依然达到了多吨。今年晚造,土地融发展中心预计种植水稻亩。
云浮市新兴县供销新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县域负责人陈运祥表示,作为车岗镇土地融发展中心订单种植的托管服务主体,本次服务面积亩,包括丝苗、紫米品种。通过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加上聘请当地村民提供育秧、田间管理等服务,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让种植成本减少30%。接下来,将进行晚造育秧的筹备工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车岗镇党委政府还引进建设了烘干厂,彻底解决当地以及周边村民稻谷烘干难问题,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还将把撂荒耕地种植的大米打造成品牌,除了交付给私人定制以外,剩余的大米通过中石油平台、扶贫网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梁桂婵张钰敏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编辑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