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金羊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泽云实习生陈晶亮
7月20日,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显示,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其中,江苏、浙江及山东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在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则仅有一县上榜,来自惠州的博罗县排名第81名,博罗已经连续多年成功入选百强县,且排名不断上升。
江浙持续领跑
报告显示,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和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94%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年,我国县域数量由个减少至个,但县域GDP由24.1万亿元增长至39.2万亿元,是年的1.6倍,占全国GDP比重保持在38%以上;“千亿县”数量由5个增加至年43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个增加至个,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左右。
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领先,中西部潜力大,且强省强县特征明显。今年的报告显示,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其中,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较年分别增加6席和2席。
江苏、浙江及山东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湖北、河南、四川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
“千亿县”数量由年5个增加至年43个,GDP超7万亿元,昆山、江阴、张家港“苏南三小龙”继续领跑。呈现出六大典型发展模式,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资源驱动主导模式、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博罗成广东唯一入围百强县
从榜单中可见,惠州市博罗县以第81位的排名入选,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县。记者注意到,博罗已经连续多年居于百强县榜单上,从年的93名再到年的89名再到今年的81名,排位不断上升。
博罗在哪?又凭何入选?博罗隶属广东省惠州市,南邻东莞、深圳,西接广州,毗邻港澳,是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
身处优势区位,博罗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近年来,博罗坚持产业强县,以大项目、大交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石湾镇,由世界强企业深圳正威国际集团投资建设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一期高端铜加工项目投产;在泰美镇,总投资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通车,位于麻陂镇的赣深高铁博罗北站正式迎客……公开资料显示,博罗的电子产业、铜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产业四大支柱产业蔚然成型。
年,博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亿元,同比净增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2亿元,增长11.4%;规上工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增长34.5%;工业投资增速达56.7%。
粤为何仅有一县入围?
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为何在全国百强县中仅有一县入围?“广东县域经济不够突出,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广东许多实力型县市已转为地级以上市的辖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广州市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白国强指出。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该榜单中会出现包括区、县、市等多个不同行政区域,顺德区、南海区和增城市都曾出现在榜单中,且排名相对靠前,但随后,上榜区域规范为县级市,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广东不少地方已撤县并区,因此,广东部分经济实力强劲的区域逐步退出了榜单。
但广东区县经济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从同日赛迪发布的广东百强区县榜单可以看到,唯一入围全国百强县榜单的博罗县在广东百强区县榜单排名32名,前31名均为区级行政区域。其中,深圳的南山区排名第一,紧接其后的是广州的天河区。前十中,深圳占据5席,广州占据3席,佛山占据2席,其顺德区和南海区分别为第七和第八。从经济总量来看,年,南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亿元,远高于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06亿元),广东前十区县去年的GDP均处于千亿级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