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和猪肉是我们餐桌上经常见到的肉类之一,基本上每天都在吃。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肉鸡和生猪的产销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有一家企业,一年能卖出7.76亿只肉鸡,.17万头商品猪,鸡和猪的养殖规模位居国内第一,年销售收入高达亿元,堪称被低估的中国食品巨头。
温氏集团这家农业食品巨头就是温氏集团。中国企业强排行榜榜单显示,温氏排在第位,排名超过光明、海天、达利食品等同行。如今,温氏股份的市值超过亿元,堪称农业食品市值第一股。
温氏食品集团,年创立于广东新兴县。创始人是温北英,他联合七户八人自愿集资元,牵头创办了勒竹养鸡场。谁也不曾想到,30多年后,从这家养鸡场孕育出了坐拥两项中国第一的行业巨头。
就在温北英刚开始养鸡事业的起步第一年,18岁的儿子温鹏程高中毕业了。温鹏程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家跟父亲搞养殖。父亲温北英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温氏父子俩就这样共同走上了养殖的道路,父亲温北英负责养鸡,儿子温鹏程负责养猪。在经历过种种磨练之后,公司慢慢有了起色,不仅规模进一步扩大,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仅靠温氏父子俩人和几位股东的力量,公司难以再继续壮大。
温鹏程资料图温氏小有名气的养殖场引来很多附近村民的参观,还有部分村民也对养殖表现出极大兴趣,提出来想购买鸡苗。温鹏程看到这种情况,心想不如直接和村民合作,温氏提供鸡苗和饲料,村民只需要来养,养大了,公司再进行收购。父亲和股东们都支持这个做法。
于是,影响温氏未来30年发展的“公司+农户”温氏模式由此诞生。温氏公司创立并发展了“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把分散的农户通过产业链实现整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年,温氏的产值就突破了万元,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年,温氏的规模越做越大,养殖技术出现瓶颈。几经周折,温鹏程引进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专家。有了专家的技术,当年的纯利润就超过万元。温氏集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
生猪资料图年,温氏开始走出广东,走向全国。温氏“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成熟,跨省推广也十分顺利,黄羽鸡养殖规模迅速提升至上亿只。不仅养鸡取得了成功,温氏也用养鸡的模式把养猪模式进行复制。生猪出栏量从每年7万多头到万头,温氏仅仅用了六年时间。
年,温氏的产值突破50亿元。年,温氏集团营收第一次超过亿元。
温鹏程依然清晰地记得父亲温北英说过的话,要做大企业,一定要面向未来,树立大目标。养鸡不是为了赚些零花钱,是可以做成大事业的。财富不要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大家一起创造价值,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温氏集团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不仅员工积极性被充分提高,而且还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从年开始,温氏就开始谋划上市,可是多名股东的数量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上市受阻。年,温氏集团将旗下兽药板块业务剥离出来单独上市。年,大华农在深交所成功挂牌。
随着管理层新的监管办法出台,温氏集团整体上市再次出现希望。通过对原先股份进行合规处理,终于在年以合并大华农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农业食品第一股!
温氏集团董事长资料图温氏集团虽然是一家家族式企业,但是股权却很分散。温氏创始人温北英共有三子一女,老大温均生、次子温鹏程、三字温志芬、长女温小琼。最大股东温鹏程持股比例也仅4%。
从最初的一家养鸡场孕育出一年卖出7亿只肉鸡万头猪的行业巨头,温氏集团在国内难寻对手。虽然站在行业的顶端,温氏家族却是及其的低调,温氏兄弟鲜有在媒体露面。
目前,温氏集团在全国拥有家控股公司、5.54万户合作家庭农场、5万多名员工。年1月份,温氏集团销售商品肉猪.32万头,收入近32亿元。
丁磊资料图近年来,在农业食品行业,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进来。早在年,丁磊就宣布网易养猪。年,阿里研发人工智能养猪。不久前,京东宣布成立农牧公司,也开始养起猪来。可见农业食品市场之前景无量。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猪肉的第一大国,年出栏量超过7亿头,仅生猪市场规模就超过1.22万亿元。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温氏集团被推上了中国养殖大王的宝座。未来,在规模化发展趋势下,温氏食品集团有望占领生猪市场份额的10%,年出栏量超过七千万头,堪称被低估的中国食品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