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www.xxzywj.com/
地处盆地亚热带
物产丰饶群山多
我的故乡禤村位于广东省新兴县的东郊,这里四面环山,山岳之间高矮相接,环绕而形成一个狭长的小型盆地。这种地形,夏季能缓冲南海北上的剧烈气团,减轻台风对村庄的损害;冬季能抵挡北方南下的寒潮,减轻低温对农作物与牲畜的影响。
禤村地形图
村庄地处亚热带,雨水充沛,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每年山地上种植的水果如鸭梨、柑橘、山华李、杨梅、荔枝等,长势喜人,果大汁甜。渔业资源也丰富,池塘星罗棋布,出产的鲤鱼鲩鱼等肥美健康。周边众多山林,人们因地制宜养殖水牛、山羊、肉鸡、白鸽、肉猪等牲畜。
村庄四面环山,山岳蜿蜒连绵,这里的自然风光主要由群山来展现。村里面最高的一座山叫牛眠山,山脊平缓延伸,山体像一头正在匍匐休息的水牛,山高近千尺,山上松树和樟树葱郁浓密。每天清晨,山顶烟雾缭绕,特别是春夏之交的雨季,更像人间仙境。
牛眠山顶风光
牛眠山顶远眺
伫立在山顶的牛眠石上举目远眺,群山环伺,层层叠叠,心中顿时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清爽的山风吹拂身体,带有负离子的灵气钻进鼻腔,躯壳的疲惫被一扫而空,精神的枯泽顿时被注满。往东可俯瞰不远处的黄歌塘水库,隐约能听到水库波浪发出的沙沙声。往南可遥望共成水库,像一块绿翡翠似的嵌在群山峻岭之间。往西可遥眺六祖故里及国恩寺,心中念佛,双手合十躬身行佛礼。往北可神往相隔两重山岭外的云华禅寺,那里亦是六祖禅师曾经踏足过的地方。
土生土长禤村人
乳名情系牛眠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我的整个童年、少年都在这里度过。纵使相隔三十几个春秋,童年的快乐仍不曾遗忘。每每返乡探亲,目之所及皆是过往,心之所想俱是回忆。而我与牛眠山,从小就有着丝缕不断的缘分。
我们家爷孙三代的旧房子,就建在牛眠山脚下。当年我出生不久,大伯要为我取乳名,他思来想去都不合意,踱步出门抬头一看,高大巍峨、烟雾缭绕的山岳立马呈现在他的眼前,他嘴里呢喃着“宽厚、稳重、可靠”,于是名字也就定下了。这个带有“山”字的名字,是我一辈子的指引,也是一辈子的鞭策。
牛眠山风光
山脚的大王庙旧照
年少时我特别喜欢攀登牛眠山,在它的附属丘陵青弥山上,亦留下了不少玩乐的足迹,而在山脚下的大王庙里,至今仍记得当时出于好奇而一直想要翻骑的那两匹白马。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见识渐长,以及从隔壁邻居阿婆的故事里,我认识到心目中巍峨的大山,原来也有着催人神往的神话色彩。
神牛显灵助黎民
惩恶扬善身化山
相传在古代,禤村有一个农场主,贪婪好色。农场里有一位老汉长工,很早就失去了老伴,为了抚养家里唯一的女儿阿杏,忍受着农场主的压榨与剥削。多年过去了,生活总体还算平稳,令老汉欣慰的是女儿年方十八,竟出落得楚楚动人。然而,好色的农场主此时心生歹念,企图霸占阿杏,于是偷偷地找来管家密谋诡计。
农场主找来老汉,说要提前春耕,要求他十天内翻犁一百二十公顷土地,并威逼说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就以他女儿相抵。一头牛一天最多只能翻犁一亩地,老汉已知晓农场主的目的,然而孤苦伶仃无力相抗,心中悲愤,整晚以泪洗脸。
第二天一早,老汉还是老实地去犁田了,一刻都不敢休息,只想着能多犁些地。到了最后一天,老汉满打满算,总共犁了十亩地。而他由于太过劳累而弄伤了身体,不得不回家休养。
这天夜里,想着明天要面对的遭遇,老汉与女儿双双失声痛哭。老汉悲愤欲绝,抬头问天:“苍天啊,帮帮我们父女吧!”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飘到窗前,他撸着白胡子,对老汉说:“老农你莫愁,助你犁田有神牛。”说完不久,又一阵风吹过,老汉发现老翁已经飞走了。老汉躺在床上,内心忐忑,老翁给了他希望,却又担心这是错觉。
第二天一早,农场主带着一伙打手找来老汉家里,要动手抢阿杏,老汉硬着头皮说田地已经犁完了,不信就去检查。于是一伙人赶去田庄,却惊讶地发现,一百二十公顷的土地真的已经犁好了。农场主及手下到处察看,没有发现不妥之处,除了旁边的一条溪河边,有一头强壮的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
老汉心生激动,老泪纵横,昨晚的神仙没有骗人,真的派神牛助他了。他走近这头水牛,跪拜在地,对着连磕三个响头。这时农场主及打手们都围了过来,要用铁棒木棍对付老汉和水牛,谁知水牛横眉冷哼,转身一甩尾,牛尾巴忽地像金箍棒变大一样,一下子把围过来的人都扫飞了出去,摔下地来生死未卜。
神牛回过头来,望了老汉及其女儿一眼,“哞”地叫了一声,然后四腿一跃,落在了庄园边上的丘陵地带,然后牛身发光,陡然变大,最后化成了现在牛眠山的模样。
我认为牛眠山的这一个神话传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下,底层民众的朴素心愿。他们无力对抗强大而又赖以为生的地主,从而寄望于神仙、佛祖的保佑与搭救。
中国古代历史上,公元年到年,即东晋及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国家被许多的贵族门阀控制,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底层自耕农因为抵抗不了天灾而失去了土地,他们依附于大庄园主,成为佃户或雇工。收成好的时候,交纳佃租后尚能吃上一碗白米饭,收成不好的时候,收成的粮食还不及交租,只能吃压箱底的谷种了。有些不仁义的庄园主变本加厉,压榨剥削越来越重,佃农苦不堪言。由此,我认为牛眠山的传说,应该起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禤村民众。
牛眠石近景
牛眠山上的两块大石头,体型巨大,预估每块重逾百吨。石块形状略偏椭圆,一半深埋入地下,石头表面呈灰褐色,历经岁月与风雨的洗礼,表面的棱角已收敛,变得圆润了。两块大石齐齐并靠,中间留出一条夹缝,人体侧身可以通过。斜靠着大石头的是另外一块扁长的石块,这块石头上面留有让人遐想的“神仙脚迹”。这三块石头组合在一起,远远地望去,就像匍匐在地翘起臀部睡觉的大水牛,这就是牛眠石的由来。
牛眠山高千尺,几块重逾百吨的大石头从何而来?且其形状犹如由人精心设计,查找古籍记载亦无处查究,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不能理解、无处解释的自然现象,民众一般都会将其赋予神话传说,于是口口相传,牛眠石的传说也就出现了。
慧能成佛拟建塔
罗汉留迹布佛缘
相传在很久以前,六祖慧能大师参化真如,直指人心,最终见性成佛。六祖要在国恩寺附近筹建一座鸡啼塔,于是以神传念,告知天下的十八位罗汉前来建塔。
一位在南海布道的罗汉,负责筹备建塔用的石料,他从天涯海角处,精心挑选了两块上好的石块。由于石块巨大且沉重,罗汉驮起来不能飞行,于是两手各举一块,从天涯海角的海滨一路跳跃而来。
罗汉从一座山跳跃到另外一座山,这一晚卯时刚好跳跃到牛眠山顶。他脚踩在一块大石上,由于承力过重,脚底在石块上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一直赶路多时,罗汉感觉有些累了,于是停下来休息,他把手上的两块巨石放了下来,然后就地打坐。
休息半晌,罗汉心感吉时将到,正要起身继续赶路,忽闻山下的村庄传来一声洪亮有力的鸡啼声,接着参与和鸣的鸡啼声越来越多,此起彼伏,经久不绝。罗汉心感惊奇,以神传念告知六祖禅师。六祖回念道:“参吾念而啼之,颇具佛性,石留此以布缘。”罗汉附身,双手各抚一块大石,然后轻轻一按,两块大石各有半身嵌入地下。罗汉对两块巨石行单掌礼,随后转身对山下面的村庄亦行单掌礼。礼毕,罗汉纵身一跃,一下子便到了国恩寺,接着便参与六祖的会晤去了。
天涯海角(网络图)
国恩寺
我认为牛眠石的这个神话传说,就是一个佛教崇拜的见证。佛祖法力无边,解救世人,普渡众生。直到今时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前来牛眠石来拜佛,特别是每年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辰日,四月十六日、八月十六日的大王诞辰日,供拜之人络绎不绝。他们不惧艰难,在山脚下的大王庙供拜后,继续攀登千尺高的牛眠山,可见佛心之真诚。那么,牛眠石的传说又源自何时?
公元年,南朝梁武帝时期,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从古印度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原传播佛教,选择嵩山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到岭南的慧能法师接过第六代禅宗的衣钵时,已到了唐朝时期。公元年,六祖开创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最重要的代表,后来南宗还广为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公元年,六祖惠能为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建报恩寺。公元年,唐中宗赐名为“国恩寺”,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皇帝赐“国”字而命名的寺庙。公元年,六祖圆寂登天。
根据以上时间线,牛眠石的传说,应该起源于六祖慧能圆寂以后、南宗广为传播时期的禤村民众。
讲述故事传后代
一首律诗赠岁月
每逢假期佳节,返乡探亲之时,我有空都会到处踱步,有时也会漫走到老家的旧房子前,左右瞅瞅,寻找儿时的快乐时光。有时候天气允许,便召集亲朋好友,大人小孩一起攀登牛眠山,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跟小孩讲述牛眠山牛眠石的故事。
仰望牛眠山
每逢刮风起雨,台风骤至,或是寒潮临近,我都会抬头仰望,那静静地伫立在身边的牛眠山,高大巍峨,烟雾缭绕,还有山顶上面印有罗汉脚迹的牛眠石。他们都是禤村的守护神,庇佑着这里的村民,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谨以此长律诗,怀念晚秋攀登故乡禤村牛眠山及牛眠石的日子。
晚秋登山
山围庄野阔,风寒碧草枯。
升阶伐步往,野径宛蛇舞。
山深禽鸟寂,弯转庙檐顾。
渺身藏山脊,却入苍树谷。
临顶地开阔,神爽身心舒。
牛石卧千载,庇佑禤村户。
水注留迹处,罗汉仙影晤。
极目环眺远,千山万水布。
返程霞映梢,幽幽寒意露。
落叶随风怜,清溪响汩汩。
山中幽径
近牛眠山脚俯瞰村庄
山脊回望
晚霞染映
注意:由于口音的缘故,本地人通常叫牛眠石为牛尾石。
——本文由史慕柏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049.html